close

自從知道Mads Mikkelsen難得有參與過電視劇演出後,我就一直尋尋覓覓該劇的劇源。在多次失望後,總算有好心人大發慈悲地將之放上網路,並令人敬佩地附上英文字幕,才解救了我幾乎絕望的Mikkelsen劇荒。
該劇的辦案形式讓我想起Criminal Mind,一群常備警探小組在全丹麥各處跑來跑去、協助地方警察偵辦困難案件。只是他們沒有專屬的FBI飛機,而是配備一台改裝成行動辦公室的大卡車。成員有組長Ingrid Dahl(少有的單親媽媽擔任小組組長角色)、Allan Fischer,負責面談、Thomas LaCour,負責犯罪現場(有點像'Hannibal'裡的Will Graham,透過實地勘查現場以模擬兇手與受害者的心態。然嘔,有兩集的故事內容便是他很通靈般地猜測到犯罪事證,還來個偶發的記憶喪失。Oh, the poor fragile teacup!)、Gaby Levin,行政支援、與"the rest" IP Sørensen,再加上非警察身分、負責開卡車的Johnny Olsen(背景設定是退休的著名足球員,有點莫名其妙、但偶爾會派上用場的角色)。這樣的成員組成─就十幾年前的罪案電視劇模式來看─應該算是挺新奇且完備的。畢竟(至少就我看過的影集印象)早期的罪案劇往往著重警察問案,較缺乏心理分析或鑑識證據的部份。但,當然,該劇的偵查分析專業度與設備先進程度,自然是無法與現在多元化發展的探案影集相比。
在劇情主軸上,調查各式罪案無疑是本劇的重心,犯罪內容從連續殺人案、擄人勒贖、到單一兇案皆有;題材上則相當多元地觸碰到種族、精神變態、性虐待、復仇等種種面向。但我覺得該劇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某種程度上─它讓我覺得有時破不破案不是重點,重要的是犯罪動機的揭發、一群追尋正義的人投注全部精力去挖掘真相;至於兇手是否落網、或是否得到等值(當然,這是主客觀的問題)的刑罰(在每集片尾都會宣告判刑結果),反而沒有那麼重要。有時候編劇將嚴肅的面向以相對來說輕描淡寫的方式呈現,反而更讓我感慨、也讓那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更加揪心。因此,就如同其他北歐劇,有時候破案的關鍵不再於查案、而是'things just happened',一種無形的命運發展將相關人的道路交結。它不像'The Killing'那樣黑暗陰鬱、或'Wallander'的蒼白固執,反而呈現了在人世是是非非間的感慨(好啦,我承認:我根本不適合寫影評)。
角色們的私生活與互動也是一大重點,我一向很喜歡像是NCIS那樣的大家庭氛圍。Fischer和LaCour哥倆好的情誼偶爾讓我笑翻,像是LaCour在停職後重回隊上時,Fischer興奮不已的狀態;還有LaCour摸Fischer頭打招呼、然後抱怨對方抹太多髮油,Fischer還很生氣地質問LaCour說:'你是在嫌棄我的髮型老套嗎!?'(結果在第三季Fischer竟然裡了個大平頭,讓我瞬間大笑,我愛大叔的長髮啊~但我想那是因為他同時期拍了'I am Dina'的關係吧!)。還有Johnny與Gaby在戀情發展的初期,Gaby要求他偷偷摸摸從二樓爬窗離開旅館、好保持低調的過程也為該劇增添不少笑料(但狠心如編劇,不管是英國還是丹麥,竟然都有讓觀眾哀號的情結發生。太過分了!)其他感情發展方面,除了Ingrid的曲折戀情之外,Fischer與Ida的婚外情(老套到不行)有一陣子讓我還蠻讓我生氣的,但最後編劇有讓Fischer好好跟前妻做個了斷,算是有讓他負起擔當啦!


(私心對比:髮膠版vs小平頭版。另外,大叔你真的沒有眉毛...(摀臉))


(私心二:哥倆好搭檔LaCour & Fischer)
不只這樣,該劇還滿足了我一個小小的願望:就是看到Mikkelsen兄弟演出對手戲!媽呀,我看到Mads審問飾演心理有問題的Lars的場面都起雞皮疙瘩了(哥哥飾演的角色總是因為兩光搶案而被叫去問案這點,讓我噴笑),太難得了!然後的然後,這齣劇只有不常不短的四季,那我之後要怎麼辦呢...Rolf Lassgård主演的'Sebastian Bergman實在很不吸引我哩,這角色比他飾演的Kurt Wallander更加欠扁的說。

(最後,Lars Mikkelsen和他的partner in crime。我找不到兄弟倆出現在同一畫面的截圖哇!)
(最後,Lars Mikkelsen和他的partner in crime。我找不到兄弟倆出現在同一畫面的截圖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