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年都過了一個月了,blog一點更新也沒有,哈(但身邊寫blog的人,本來就越來越少)。太多事情在這段blog空白期發生,反而不知該從何寫起,這就是跳躍性思考的壞處啊!2012年底、今年初總算回家一趟,回來後卻大大陷入自我懷疑的低潮,是怎麼回事呢(疑惑貌)?不停朝最壞處想、卻一點也沒有置死地而後生的感覺。到了最後來,大膽地寫信給指導教授說我可能寫不下去了。不過,我好像太容易被說服,總之,跟指導教授談過後,還是覺得有一線生機的、進而冷靜下來。只是不知道這種時不時的情緒炸彈,何時又會捲土重來:P但人生啊,常常是知道的太晚、後悔得...也(?)太晚。既然人生的大道理怎麼也說不清,那就來談談喜歡的東西吧!套用我常拜訪的舞台劇消息網站的名稱,到底今年有什麼值得期待的新劇要上演呢?
今年的開春劇是'The Effect'@ Costteloe Theatre。這齣劇在今年正式上演前就已經莫名其妙的在去年大賣到場場完售,真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提前知道這齣戲好不好的呀...我想這大概就是外行與內行的差別。會去看的原因,還是那老一套,'因為我想看Billie Piper'。第二次看她的表演(我覺得她在'Reasons to be Pretty'裡的演出很妙)、也是第二次到該劇院,卻是第一次看到她在我觸手可及之處跳來跳去、或從身旁走下舞台。那種好似無距離的體驗...實在是非常奇妙。該劇在探索著,簡言之,'愛'既然會引起人身體內的化學反應,那麼,我們是否能透過藥物來製造出'真愛'呢?自願參與藥物實驗的Connie與Tristan掙扎於萌發的情愫、卻無法逃脫質疑這份感情'究竟是真心?還是藥物?'的痛苦。劇作家Lucy Prebble挑戰著藥物、愛情、真實與自我催眠、瘋癲與文明之間的界線,並且質問著:究竟何謂'清明'(sanity)?現代社會中所謂的文明病,是不是藥廠的公關策略?以及,透過藥物依賴而達到的清醒,又是真的清醒嗎?因為去看戲的那天剛好是我回來英國後最沮喪的時刻,該劇對於瘋癲與文明的探討、還有劇末的背景音樂,清澈女音細細唱著'all you need to do is breath',讓內心壓力沈重的我,差一點掉下眼淚。真的是很棒的一部劇啊!
下個月則排定(很糟糕耶我)第一次的行動舞台劇體驗:'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End'。根據文案,觀眾會漫走在Somerset House跟King's College之間的地下迷宮,觀賞結合了'Leonardo-inspired hydraulics and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讓我想到去看Michael Sheen的'Hamlet'時,觀眾可以從後門經過一段裝置成精神病院的長廊,才進到座位上的經歷。 嗯,真得很令人期待!以上是已經確定會去看的名單,接下來就來說說列在我的舞台劇名單上的劇碼吧(ㄟㄟㄟ,論文寫作呢?)!(說真的,我的錢包越來越薄,今年想看的劇卻越排越滿(哭)。大概是因為認識的電視演員越來越多,名單也進而無限延伸的關係吧...)
非常非常想看的劇目:
電影'The Queen'的編劇Peter Morgan與Helen Mirren再度攜手合作,將Queen Elizabeth II麾下的十位首相接連搬上舞台。這麼龐大的陣容,加上我一直很喜歡'The Queen'的劇本,很難不被本劇吸引啦!(同戲院的下一齣則把Toby Stephens與Anna Chancellor在Chichester Festival上大獲好評的'Private Lives'搬到West End來。之前讀到他倆同台演出的消息時,就很希望會在倫敦演出,如今終於如願了!啊啊,那能把Dominic West的'My Faire Lady'從Sheffield搬過來嗎?Please~)
今年Michael Grandage Company豪華陣容舞台劇的第二齣,裡頭有皆參與過007電影演出的Dame Judi Dench與Ben Whishaw。John Logan的新戲在講當Peter Pan與Alice in Wonderland的兩主角的現實版本、在真實生活中相見時,究竟會擦齣什麼樣的生命火花。感覺起來就很有趣哩!(好啦,我部分是衝著Judi Dench的名號去的。Judi Dench耶!就跟Helen Mirren一樣,怎麼容許我錯過呢?不過,我想這部劇也會非常非常搶手。但買不起預定票的我,只能等看看有無day ticket囉!)
Wallander(大叫)!是我最喜歡的Wallander詮釋者Kister Henriksson啊~好啦,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Wallander這個角色抱持著很模糊不定的感覺,一直徘徊在喜歡/不喜歡該角色之間(妳以為妳在談戀愛嗎?但喜歡一個角色,本來就像是喜歡上一個人嘛~)。原本覺得Kenneth Branagh的英國版是我偏好的詮釋,但等到完整看完Krister Henriksson的版本後,我對他的固執糟老頭反而更有感情(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我真的是大叔控?!)。除了主角外,該劇是以瑞典原文演出呈現、配上英文字幕,更讓我有種:'咦咦!那會是怎麼表現?'的莫大期待。
Royal Shakespear Company的冬季劇碼之一。嗯,只有短短一個名字:David Tennant, that sums all up.
想看但(低頭看錢包)...的表演:
據說是William Boyd的舞台劇處女作,雖然是改編自俄國文學家Anton Chekhoe的短篇故事,可我蠻期待他的劇本詮釋。畢竟,之前看他主筆的電視劇'Any Human Heart'後,讓我對這傢伙的寫作筆觸產生極大的好奇(他是小說家,但我只想看劇本(任性))。因為那影集的故事內容相當好、劇中人物感情描寫的絲絲入扣、讓我淚流成河啊~另一個觸動我的原因,則是舞台劇的女主角是Tamsim Greig。看了她和Stephen Mangan連袂演出的影集'Episode'後,我就挺欣賞她;也蠻喜歡她在舞台劇'Jumpy'裡的表現。
很難得的,會想看純粹是因為它是Terence Rattigan的作品。若要追根究柢,我想,多少因為他是Mr. Cumberbatch最喜歡的劇作家,進而會對他特別留意吧!不過,之前讀了Rattigan的'Flare Path'和'The Browning Version'後,我的確被他復古憂鬱的筆法、暗藏在字裡行間的澎派感情所吸引。鑑於我基本上只讀看過的舞台劇劇本(莫名怪癖),我想我得看過這齣大名鼎鼎的劇後,才能好好拓展一下我的書單。(題外話,Kim Cattrall會出現在下一檔Tennessee Williams的'Sweet Bird of Youth'裡。感覺該去瞻仰一下才是。)
端看錢包有沒有見底的選項:
'Judas Kiss' @ Duke of York's Theatre
這家劇院跟我淵源很深啊~第一次在倫敦看戲就是在這裡。之前寫了頗受好評的'South Down'的David Hare,後來又寫出這部叫好又叫座的新劇。內容焦點在Oscar Wilde與年輕戀人Lord Alfred Douglas間的愛恨糾結,以及最後導致了Wilde入獄的故事。之前看過BBC電影'Wilde',是由Stephen Fry與年輕到不行的Jude Law主演。因此我對舞台劇版的故事內容大底了解。會想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它太叫好到從Hampstead Theatre轉到West End來、覺得該去湊個熱鬧才是。
這家劇院跟我淵源很深啊~第一次在倫敦看戲就是在這裡。之前寫了頗受好評的'South Down'的David Hare,後來又寫出這部叫好又叫座的新劇。內容焦點在Oscar Wilde與年輕戀人Lord Alfred Douglas間的愛恨糾結,以及最後導致了Wilde入獄的故事。之前看過BBC電影'Wilde',是由Stephen Fry與年輕到不行的Jude Law主演。因此我對舞台劇版的故事內容大底了解。會想看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它太叫好到從Hampstead Theatre轉到West End來、覺得該去湊個熱鬧才是。
'Macbeth' @ Trafalgar Studios
看Shakespeare真的好累啊~對文字的理解程度,馬上在莎式風格下支離破碎。其實我在學校的Lakeside Theatre看過同名劇,會想看Trafalgar Studio的版本,純粹是衝著James McAvoy的名氣。
看Shakespeare真的好累啊~對文字的理解程度,馬上在莎式風格下支離破碎。其實我在學校的Lakeside Theatre看過同名劇,會想看Trafalgar Studio的版本,純粹是衝著James McAvoy的名氣。
來英國念書最大的收穫之一,大概是一窺了另一個嶄新的表演世界吧!看太多電視影集的我,從中延伸齣對舞台的熱情。但我也打心底了解,對舞台劇的迷戀,完全是天時地利人和之故,而非對此一藝術型態原本就有多深刻的熱情。不過,喜歡什麼本來就需要點契機。所以,當我看到英國為年輕學子設計的種種戲劇課程與活動時,也為自己沒能早點知曉這世界感到些許遺憾。我想要搬到倫敦每晚看舞台劇啦!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