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6 on 獨立評論 @ 天下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874?ext=rel
去年在英劇《光榮之女》(The Honourable Woman)中,動人演出的女演員瑪姬吉倫荷(Maggie Gyllenhaal),在近日接受好萊塢雜誌「The Wrap」訪問時,提到最近有位電影製作人認為現年37歲的她「太老」,不適合演出55歲男主角的曖昧對象。這位已打開知名度女星的經歷,再次點出了一向以自由與創意自詡的好萊塢電影產業,仍然充斥著年齡與性別歧視。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因《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系列獨領風騷、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因長期推廣慈善而受勛,她所導演的《永不屈服》(Unbroken)也評價良好、艾瑪華生(Emma Watson)擔任聯合國「He for She」活動代言人時的動人發言;圍繞著這些女星的媒體光環使人以為女性在公眾領域的能見度、以及性別平等這件事,如今受到肯定且備受重視。不過,綜觀好萊塢電影的歷年表現──借用英國慈善組織「Plan UK」執行長譚雅巴倫(Tanya Barron)的話:「對於性別平等,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說說罷了,而很少採取實際行動。」
這兩年裡,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針對2014年美國票房收入最高的兩百五十部電影,以及紐約電影學院(New York Film Academy)對2007到2012年間的五百大電影,分別所做的研究都一致證明:即使女性人口佔全球總人數的一半,但她們在大螢幕上的能見度與多元性都不成比例的低。(聖地牙哥大學研究的報導來源;紐約電影學院研究來源)在2014年的高票房收入電影裡,只有12%是由女性擔綱主角;這數據比2012和2013年都要來得低。
在2007年到2012年間,有台詞的女性角色比例僅佔30.8%,與此同時,她們以性感或暴露姿態出現在螢幕上的比例則是男性角色的3至4倍。這種「露臉也要露身材」的潛規則,也使青少女角色的性化(sexualisatiion)程度在5年內上升了32.5%。
除了過度性裸露(over-sexualisation)之外,好萊塢電影對女性角色的定位與想像力也相當侷限。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資料顯示,在去年的主流電影中,61%的男性角色定位與他在劇中的工作專業有關,而女性角色只有34%是如此。這意味著,作為創意產業龍頭的好萊塢電影裡,有超過半數的女角是以私領域裡的傳統形象(如母親、女兒、女朋友)出現,但僅僅31%的男角是只以父親、丈夫、或男朋友的姿態呈現。
就在美國主流電影未能投注於發展女性角色的同時,由英國男星休葛蘭(Hugh Grant)主演的愛情片《編劇情緣》(The Rewrite)卻已出現對好萊塢不斷談論女性賦權(female empowerment)這件事感到厭煩。更令人憂心的是,即使是為了戲劇效果,對性別平等仍舊只是說說的好萊塢產業,卻已毫不避諱地在以女性觀眾為導向的浪漫喜劇(chic flick)裡,大肆嘲弄女權想法。
聖地牙哥大學的研究便指出,2014年的好萊塢大片裡,半數以上的女角年齡落在20到30歲之間,而男主角群有53%為40歲以上。這種年齡差距,使得女角的呈現通常是處在權力弱勢的一端,成為站穩社會地位、擁有專業與經濟能力的成熟男性角色的依附者。好萊塢產業對於女性才能在幕前與幕後的忽視,也激起了一群女性電影從業人員拍攝一支反諷影片、表示她們「非常期待」男性百分之百主宰電影產業的一天。(這群女性電影從業人員推出了"#MakeItFair"計劃,而影片可在其網站上收看)
或許會有人認為,看電影不過就是一種放鬆娛樂的方式罷了,何必認真?從論述分析的角度來看,作為民主社會公民的我們,都會注意當權者如何透過政治語言包裝政策、引導輿論風向,來強化特定群體的地位與進行順民策略。當好萊塢影視以軟性方式佔據我們的休閒生活時,觀眾也漸漸習於這種經過篩選呈現的人類生活面貌,而忽視我們放鬆娛樂的方式是如何建構在簡化群體多元性、刻板化特定形象之上。今年4月,一群美國原住民演員因為劇本侮辱該族群、在與劇組溝通無效後,集體退出諧星亞當山德勒(Adam Sandler)的電影一事,便是好萊塢行銷刻板形象的另一實例。
長期以來,社會對於女性主義似乎有一種莫名的擔憂,好似女性解放等於開啟了某種失控狀態;而這群會走上街頭燒胸罩、大聲說話的女人是想要進行一場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對立戰爭。這樣的憂慮是無意義的。在爭取女性賦權的同時,女性主義其實也是在解放男性(以及其他性別);而要達到此一目標,則極端依賴將各式性別的可能性展現在我們眼前。當主流影視娛樂未能、或者不願花心思去「想像」女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與姿體型態時,之前某位台灣丈夫在網路上「靠北」懷孕妻子為何不能像英國凱特王妃那樣迅速地「看起來像沒生過」一樣的評論為何會存在,便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