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d more than a week to finish this book, proved that depart from Matthew Scudder, the rest works written by Lawrence Block always cannot gave me the same enjoyment, again.

"Hit List" is the second book of the series of John Keller, who is a "urban lonely guy of assassins, wistful and introspective and lethal, is as unlikely a series character as I can imagin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is series are talking about a top killer and some mysteries happened around/upon him, and originally belongs to one long story but divided into several individual parts. Therefore, no more justice or any bullshit like that need to be implemented this time, only confusing in life. And I guess that's part of the reason why I don't like it, I mean… the front.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突然收到預約書到館的通知,但我卻想不起來預約了哪本書,原來是我不曉得在多久前預約了Dan Brown的"大騙局",可見排在我前面預約的人有多少啊。花了個週末把它啃完,本來因為已經拿到The West Wing,所以對那麼厚的一本書不太感興趣,但我還是被當中的謎團吸引了。

從"數位密碼"、"天使與惡魔"、達文西密碼"到最新的"大騙局",我對Dan Brown的寫作功力相當佩服,即便他的情節和格局安排其實大同小異,但這種像在剝高麗菜心般的藏寶小說(我不認同他是推理小說家),仍然讓我很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看了一兩集就讓我徹底迷上了!副作用是開始覺得數學和物理原理還挺迷人的!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李安的大名,誠品代理了兩種版本的原文書,而網路上不清不楚的描述,害我搞不清到底有啥差別。之前終於親眼看到兩種版本的真面目,第一次看到有將原著跟劇本放在一起的,也算是一書兩得?!

我覺得Larry McMurtry和Diana Ossana將劇本寫得很優美,旁白似的文字敘述將相對於小說中隱誨的情感點出,而這一部份在電影裡往往較難看出;同時,也突顯人物的對白是如何簡約和粗獷;因此吸引我的反倒不是對話,而是劇作家如何描述。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專門店"

不看則矣,一看就開始上火啦!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有什麼我該知道的,」我出門時傅來克說:「別忘了我在哪兒討生活。如果這也叫生活的話。」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這幾天接連看完兩本日本偵探小說:總言之,我看偵探小說的速度遠比其他快多了啊~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誠品在特價就買了,現在我曉得screenplay就是劇本版。

每個編劇各有各的風格,Peter Morgan寫得很詳細,包括劇中人物的穿著、情緒表達、攝影方向等,他會用"we see..."來區分是劇中人的部份或劇組的攝影,因此一開始看得時候有點不習慣,隨時得跳出對話和角色描述才不會搞混描述的方向。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是作一點注記吧。讀當代作者的書有時候就這點有趣:可以看到作者對現代一些現象的觀點,不能說感同身受,就是看到時會會心一笑

文章標籤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找到這首歌了~當初看完'藍宇'後,腦袋裡完完全全被這首歌盤踞。這段配樂出現的地方,正是藍宇因為捍東的花心而被深深傷害的時候。

tokyope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